2008年11月27日 星期四

4公里的午餐


已經受不了公司附近的餐廳
受不了一層不變的生活方式
改變是主動
不是被動
生活是活出來的
人自然也不是死的
決定用2公里的距里找食物
從南京東路走到仁愛路
從南京東路到復興北路
小巨蛋到敦南誠品
小巨蛋到微風廣場
小巨蛋到忠孝SOGO
....
從小巨蛋為中心
用兩公里的半徑畫一個圓
走路來回1小時
吃飯半小時
小逛半小時
2小時以內運動+吃飯+逛街+閱讀...shopping
人生突然變的豐富
也找到殺脂肪防肥胖的方法
哈哈!
頓時世界又開闊衣衫也寬了


2008年11月26日 星期三

食不一定美!價一定不美


我曾經計算過平均每個月花多少錢在餐廳
一般的上班族如果不帶便當
就一定外食
一個月會花多少錢
約3萬元左右吧
可是並沒有滿意並迴味的餐廳
通常常去的餐廳
最後都會變的服務不好
可能熟客要求多吧
可能熟了失去警惕吧
服務品質逐漸下降
或者像我們這種把全部薪水都拿去
天天去吃的客人變成壓力吧

但是公司附近的餐廳佔上班族的市場便利
多數不善經營!不是服務不好
就是菜色不佳
或者他不曾想過要讓客人天天上門
美食應該是餐廳經營優勢與最重要的競爭力吧
服務應該是服務業的唯一標準吧
為何開餐廳的食物會不好吃
作為服務業的惠服務態度不佳

不懂

慢慢的覺得不如自己學習美食
從食材的認識與最佳的烹調方式
與搭配
可以讓作為生活上的調劑與嗜好
好像也很有趣
不必花錢受罪
用食物照顧自己
照顧生活


2008年11月24日 星期一

烤魚


最近學習烤魚
上次去一家日本餐廳
吃到他們的烤魚讓我想到日本
伊豆的溫泉飯店的烤魚早餐
伊豆可能因為靠海
水產豐富
曬乾的魚
有點鹹有點硬在帶點海的香氣
配上日本特有香Q的米飯
第一次覺得
早餐吃白米飯可以這麼幸福
一大早人生就聰滿幸福的元氣
一直到現在
再次感受到
重新喚醒伊豆初次幸福體驗
回家時驗兩次呵呵...自然都失敗
我想
應該不能用錫箔紙烤
我要那一種收乾水分
將魚的鮮味都鎖在魚肉裡
不能焦...哪種魚最合適
要研究魚種與大小
還有我的烤箱


麻油雞


我很喜歡吃麻油雞
麻油香+米酒香與肉香
有一種無法克制流口水的味道
最好吃的麻油雞當然是媽媽做的
媽媽的愛心是會自動加分
麻油雞的關鍵是麻油
當離家越來越遠
要用食物來安慰鄉愁就必須自己來囉
試過非常多次的麻油雞
終於知道麻油是關鍵
雞肉一定要土雞
酒最好不要用稻香米酒
用傳統的米酒
與老疆
經過多次的嘗試
我終於能做出好吃的麻油雞了
但卻失去尋找好吃的麻油雞的樂趣



毛蟹


自從大閘蟹不能進口台灣後
台灣好吃的螃蟹又少了一種
我不是美食家
因為美食與個人飲食習慣有很大的差異
帝王蟹吃起來確實過癮
大口大口的過癮
但卻缺少那一種濃烈的蟹味
松葉蟹的肉質與香味又比帝王蟹強
我不喜歡處女蟳雖然他的肉算結實
蟹黃又多
個人不愛蟹黃
螃蟹我喜歡吃公蟹
公蟹的蟹味與蟹肉相對於母蟹優
尤其是那令人流口水的蟹膏
台灣常有的花蟹又比三點蟹好吃
秋季就靠它解蟹饞

當大閘蟹不見了又沒能去香港或上海時
不如來隻毛蟹吧
小時候的味道
毛蟹(用台語念)
它一定是蟹王
不然為何叫"毛蟹"
雖然他沒有大閘蟹那濃郁又厚實的蟹膏
又油又綿密
淡香氣逼人
尤其是乾燒
網路上推薦到雙溪的要去阿娟小吃
吃毛蟹!可惜!讓我專程千理迢迢跑去一趟
但卻沒有我家山腳下的好吃
差太多了
如果有一天你也想吃那
台灣螃蟹第一味的"毛蟹"
一定要去汐止大尖山腳下
有一家叫翠華的毛蟹(名子不是很確定!但很容易找)
它有一個很清楚的"毛蟹"指標
不便小隻的4隻1千!
最低消1000(老闆很甩不到1000不開火!他說太費工!不到1000沒賺頭...)
當然個人推荐大隻點
如同大閘蟹8兩重過癮啊
他的溪蝦也相當好吃
因為是活跳跳的瞎去炸的喔
他說是他專門位毛蟹的食物-溪蝦
就順便賣賣
具說土雞也是招牌之ㄧ
他自己養的...但我還沒吃過
下次來個雞肉比一比
畢竟現在不太多
有值得推薦的一定要做記號!



2008年11月20日 星期四

要開始習慣過沒有希望的日子嗎


我們隨著時間的過去
年紀卻時慢慢增長
新鮮的事物也越認識越少
對世事也不再好奇
慢慢的大腦越漲越小
外表越來越退色
希望也越來越描芒
開始過著沒希望的日子
....
但是
妳今年才38歲
你怎麼會輕易覺得人生沒了希望
職場上已經走頂
怎麼還沒存到退休金
歸宿還沒找到
在一起的那個男人
一直在失業中
是應該要結速的時候
在一起都18年了
....
昨天安安生了小寶貝
人生是否應該要有小孩
現在的態度有點遲疑
對於過去不認為小孩應該具備什麼意義
但在38歲的今天
突然覺得如果要繼續活下去
可能需要一個小孩
至少讓明天有點希望
....
去買杯咖啡吧!到7-11去吧

2008年11月19日 星期三

對美食有重新定義


最近不知道是因為社會景氣實在太差
還是身體對脂肪的負擔產生反感
對食物的感受好像一直產生修正
過度油膩無法接受
大魚大肉無法接受
但應該要有肥肉的不會再拒絕
應該清淡就必須力求
慢慢將實務交給別人開始不放心
自己對食物開始產生DIY的興趣
重生產美食
挑選食材
烹調方式
對每個細節
都產生極大的興趣
對私人口味越來越重視
這是私人的喜好
你怎麼會懂
愛上"煮飯"
想去上烹飪課呢